5月1日清晨,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天弘优配,潍宿高铁宿迁东制梁场总工程师陈光喜已经在梁场绕了2圈。这位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总工程师,立志把“匠心”二字刻进每一方混凝土里。
1995年出生在重庆的陈光喜,2019年从重庆交通大学毕业以后,就入职了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他先后参与了沪宁沿江高铁、宁洛高速改扩建以及在建的潍宿高铁宿迁段等工程的建设。从懵懂“小白”到现在的技术能手,公路、铁路和桥梁工程记录了他的欢笑、泪水和成长。他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个平凡岗位上劳动者的缩影,更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生动写照。
初心如磐,扎根铁路建设
2019年7月,刚进入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陈光喜被分配到江苏常州的沪宁沿江高铁项目,在武进区制梁场做一名技术员。彼时的他,怀揣着满心的憧憬,期待在铁路建设领域施展拳脚。
然而,初到工地,现实就给了他狠狠一击,高强度的施工任务、复杂的施工工序、陌生的生活环境以及成堆的图纸和方案,无一不考验着这位“职场小白”。
陈光喜回忆,他刚到项目的时候,正值酷暑天气,建设场地还是一片荒地,每天雷打不动地走2万多步,两只脚起泡、破皮,脸和身上的皮肤晒伤严重……不到一个月,整个人晒得乌黑。为了尽快胜任工作,陈光喜虚心向工人和前辈请教,从打好每一方混凝土学起,认真钻研每一个施工环节。
展开剩余74%白天跟班作业,陈光喜与大家一起完成当天的施工任务;晚上回到办公室,他主动加班研究学习相关技术规范。凭借这股钻劲和韧劲,他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也对铁路项目的生产管理有了深入了解。
从基层技术员到项目工程部部长,再到如今的潍宿高铁宿迁东制梁场总工程师,这6年的成长,离不开脚踏实地地付出和对铁路建设事业的无限热爱。陈光喜坚信,只有把根基打牢,才能在铁路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恒心似铁,书写奉献担当
每天7:30,在检查完所有设备后,陈光喜就正式开始一天的工作。首先是对参与作业人员进行班前喊话,强调当天施工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落实安全穿透式监督管理;其次是施工巡查,对各工序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排查,防微杜渐;最后是班末排查,对当天的作业面进行收尾检查,不留隐患。工人收工后,陈光喜还要参加潍宿高铁宿迁东制梁场项目团队每天组织开展的班组交班会,梳理当天施工情况、部署明日施工计划,针对当天发现的问题共同商议第二天解决措施,确保后续的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这样的快节奏工作虽然辛苦天弘优配,但陈光喜从未有过抱怨。他说:“铁路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能够参与其中,是我的荣幸。每一条铁路的建成,都将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学无止境,常怀空杯心态
生产管理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施工巡查和隐患排查,而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过程,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需求。陈光喜深知这一点,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自学office办公技能,掌握了Revit、Midas等建模软件的使用。
在他看来,工程建设者不仅要有日夜不辍的学习精神,还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
陈光喜始终以初学者的姿态,向各位前辈、周围的同事、一线的工人学习相关知识。
肩挑责任,诠释温情服务
家人的关心和理解、公司的支持和鼓励,是陈光喜在铁路建设一线坚守的强大动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在铁路建设事业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在潍宿高铁宿迁东制梁场,有很多和陈光喜年龄相仿的职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光喜总”。他不仅扮演施工管理人员的身份,还扮演着工程服务者的角色,常常与一线工人打成一片,技术交底、教育培训、现场交底、质量总结等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要与工人互帮互助,要帮助他们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这是陈光喜常说的话。
这个“五一”国际劳动节,陈光喜依然穿梭在潍宿高铁宿迁东制梁场的各个角落,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用自己的默默付出、辛勤坚守,确保铁路工程稳步推进。
用脚步丈量理想,用实干回馈时代。在陈光喜与众多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潍宿铁路宿迁段将为区域交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天弘优配,而他们的故事也将成为铁路建设历程中熠熠生辉的一笔。(单文武 谢楠)
发布于:江苏省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